查看原文
其他

陈坚:在鞋底下有多少泥土,就说明你对艺术的情感有多深

厉亦平 美术报 2023-02-22

    水彩原有的灵动与秀丽在我的作品表述中还多了一份厚重与艰涩,这份特质不只是技法上的创新,更多的是心灵光芒的投射,也是将对作品的视觉感受投射到自己的情感之中,激动却又沉默无语。——陈坚


《龙井山》 2022年 145x145cm

 

    5月14日下午,陈坚水彩艺术研讨会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陈坚,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骆献跃,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刚,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美术报总编辑杨丽,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委员杨大伟,浙江省水彩协会主席周崇涨,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张建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原首席编辑江健文,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潘荣,水彩画家郭连训,水彩画家王辉,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主席团的成员张晓锋、徐明慧、翟水良;秘书处成员余知辛、徐忠波、陈沁杰,周蕴智以及骨干作者陈樱樱、魏本、罗阳竹、宋卫峰、朱哲,水彩专业的研究生们等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今年是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2周年,也是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在为期一年的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合作期间,双方将在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文化遗产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此次“图式与超验——陈坚、朱塞佩·莫迪卡双个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举办的。研讨会借展览契机,现场和艺术家陈坚面对面交流。以下选择几位嘉宾做简明的发言摘要: 


浙江省水彩协会主席周崇涨

    周崇涨:陈老师的作品大家都特别关注,无论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甚至连未曾谋面的“口罩”系列作品(在自媒体上所见),都给大家带来极大的视觉震撼,我针对这次展览的作品谈点个人的看法。这次展览是个双个展,主办方选择和意大利艺术家朱塞佩·莫迪卡一起做展,自然有策展人的想法,我觉得他们二者之间有某种相似点和相对应的关系,首先他们二位都用西方传统的绘画语言,题材以大海为主,但艺术的表现方式却截然不同。意大利艺术家用理性的思维较客观地表达了他所想所思的大海,而陈老师画大海是用东方人特有情感诗意化表达他心中的大海。二者相比,陈老师的作品更加抽象,主要体现在色彩运用和构成的处理上,其色彩是主观的、情绪化的,往往会在极限和边界上探索色彩的可能性。他的构成处理手法不是理性分析得出的,而是根据客观对象提练出抽象的元素进行打散重构,具有独特的构成法则。

    他的作品是“柔软”的,这和做画的媒介“水”是分不开的,“水”具有包容性、灵动性和不确定性,在水的运用上陈老师有独到的感悟,有容乃大作品具有大气象。其作品具有神性,艺术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也不是分析和解构得来的,而是用心去感悟,是心与自然对话,他对人、景、物具有敬畏之心,能内化对象从而再造视觉之象,这“象”自然具有神性。

 

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委员杨大伟

    杨大伟(学术主持):陈坚先生的水彩,看上去平静,其实潜藏着波澜不惊。他更多表达的是内部空间,从黑黢黢里面得到空间更深层次的感悟。他用了非常日常化的、潜在的表达,就是日常背后的一种情感表达,完成了东西方艺术的对话。比如他画里面特别有西方精神,画有点像莫兰迪,有点东方人的意思,很平淡。这种交错和异化里面,我就更客观地看到了陈坚先生很个人化的、极具个体魅力的表达。其实每个人的见解,我觉得都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一面,也可能是陈坚给每一个个体的启迪。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骆献跃

    骆献跃:陈老师的作品在慢慢地从西方进来的水彩画开始往东方文化意蕴的回归,他在寻找这种回归之路,开始打破西方对于造形、对于色彩固有的框架,希望营造在东方文化之下的一种新的构建。带来了视觉感受很深刻,我特别喜欢作品《秋》,还有一些海滩上的作品,一方面他在努力的把形去掉,用色彩来进行构成,把形对于画面构成的重要性淡化,有些作品以光来进行画面的构成,别具一格,对我们来讲特别新颖,这方面也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带来的最重要的启发,是他在时代的或者传统视觉经验变化中带来了水彩画创作的另外一种新的可能性。实际上是为浙江的那些在探索追求艺术的水彩画家带来很好的启示。他从构成、色彩还有画面的整体效果,全方位地来进行语言的革新,这种革新我觉得他是最早从写实、从深入生活,从新疆、到青岛、到崂山,这样一路走过来的。陈老师的个展给浙江省的水彩画发展,带来了启迪。


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 

    应金飞:今年是文化和旅游部把中意建交的中意文化旅游年52周年定为展览背景。这个展览我更看重的是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所有的个人创作都基于文化基因背景下才有可能发生的。水彩带有中国审美基因的元素在里面,也就是它的水性特质,关于东方智慧的、关于水性的特质。通过作品,能够清晰感觉到两位艺术家他们对于文化背景下的表现方式。

    其作品第一纳入的是情感代码,他有很多关于风景的作品,特别迷恋一种昼夜交替的、阴阳交替的,或者是白与黑之间的边界,他特别感兴趣。因为在这一刹那,他可能感受到人的精神领域的某个触动点。我觉得人的精神层面、对于观看态度的转换、情感的代入以及精神介入完成的作品,才是有效的,否则作品只是好看而已。这是我对陈老师作品的一种直观感觉,他有一种新角度来观看风景的特点。

    他画画是不择手段的,本来作为水彩画里面最有风险的方法,被他在用了。他居然能整出整体画面的虚无,其实更指向他的精神领域——对于景的转换,不是真实的景,而是他的感受层面。水彩画到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作品,这种实验是非常有价值的,他的作品非常简单,甚至就是一片虚无,但是我们能从虚无空间里感受到真实的一面,并且作品两个层面交叠的一种方式。这一点我认为作为水彩画发展是很重要的,要研究的方向之一。风景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风景,它一定不是你只看到的一种风景。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美术报总编辑杨丽 

    杨丽:陈老师笔下所呈现的艺术语言,令我深深折服 。我刚才和骆献跃老师一起看展,其中包括陈老师关于西湖的一些创作,我觉得其中东方审美和西方技巧的融合,达到极致,令我深深地沉醉。我们都热爱艺术,人类欣赏不同艺术门类的感受,是可以打通的。文学上有个名词叫“通感”。比如我们欣赏宋画,有时会觉得配上古琴,更清雅,这是一个道理。陈老师的创作,我觉得就可以用这四个短语形容:流动的画面、绽放的音乐、隽永的散文、跳跃的小诗。欣赏他们的双人个展,是疫情当下难得的美好的享受。

    其次,陈老师和朱塞佩的双人个展,美术报作为主办方之一参与其中,与有荣焉。中国水彩画作为绘画领域最重要的创作形式之一,陈老师创作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艺术造诣,已成为这一领域的“顶流”。包括陈老师在内的在座的所有老师,都是默默地为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努力的耕耘者、奉献者,值得我们尊敬和感谢。骆献跃老师,为水彩画在浙江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周刚老师,长期坚持用创作呈现煤矿工人等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等等,不胜枚举。对此,美术报将不仅做好本次陈坚个展的宣传报道,而且将对中国水彩画的发展给予更多关注、更多支持。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刚 

    周刚:绘画从某一种角度来讲,真的是不得不让艺术家们重新思考,到底怎么来绘画。我跟陈坚交流很多,探讨也很多。十几年前他拿出一个概念,叫“得意不忘形”,今天他对水彩的水进行了更新研究。他的绘画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把绘画中的“形”给解掉。绘画到了把形忘掉的时候,这个是很难的,此外,柔韧性在绘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抽象的一条路径,就是从心出发,从绘画本身,画家本身向内求的过程中来求这个心,最后从图像变成了一件作品。陈坚正在从图像变成作品的路上,而这条路他走得非常好,重新塑造了充满张力的绘画作品。

    无论如何,我们的第一经验不能从图像出发,从图像、从照片出发就是伪经验。陈坚面对他看到的形的本身,已经把它变成了视觉经验以后他追求的精神体验,这对绘画来讲是更高阶层。艺术是有门槛的,审美是有门槛的,只有画家、只有艰苦的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体会到陈坚的往前小小一步是多么艰难。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你可以给他作品起若干个名字“无形、无名”。他的画面中间的形很值得研究,而且他为今天中国水彩发展壮大之下,活生生地开辟了一条新路。









 

以下为陈坚发言摘要:

不要把自己当成水彩画家,但同时又要把自己当成水彩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陈坚 

    陈坚:今天都说我的水彩发生变化,这其实和个人性格,自己处在的地理环境、圈子、认知、性格,都连在一起,是缺一不可的。

    中国水彩从小画种,今天到了大美术,可以说和国油版雕相提并论,我们心里边都有一种自尊自豪。我们要有东西,才能被研究,这是个使命,也是今天做每件事的价值和意义。我觉得中国水彩渐渐需要走入一个视觉研究的状态,不能迷茫在所谓的传统材料,在规定的认可的东西里面(打转)。恰恰是我们在研究理论方面,没有逃出一定的格式去研究和观看。

    在大的场域里面,应该面对现实。我们要积攒力量,不能把拳头打在空气里面。一些艺术家有的时候隔岸观火,有的时候飞蛾扑火,是不可取的。我自己觉得是不确定的,也是边缘的、模糊的。二十多年来中国水彩画摸着石头过河,再往前走走就到了深水区,得自己找方向,你的耐力、能力还有智慧,灵光闪现就是决定性的,这是我的体会。


《龙井山的景色》 纸上作品  水彩风景  2022年 102x151cm


    当我开始铺上纸的时候,就想好了今天要画一片海,画一座山,画一片树,或者画一个空境。画着画着因为水性和各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在无意当中产生了意外,它提供给你很多另外条件,往这儿走可能不行,你马上顺其自然就往那儿走。其实我们说这是和上帝各占一半。水性就是沉淀的、流动的效果,好多是你泼上以后它自然天成的,然后自己加上关于形体、关于线、关于点、关于面等等。我说所有的最牛的水彩画家,就是一半一半,呈现出来是肌理、流动、水迹,是我们无法用笔、用大脑、用物质去完成的。所以我的画里面,痕迹总是从开头到结尾无影无踪,总是与结尾相背离,总是能找到意外和惊喜。我感触的最大的,就是艺术家应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认知艺术的一个度。衡量艺术也是尺度,尺度高低就是你的学问、修养、认知和判断。


《夜晚的影子》 纸上作品  水彩风景  2019年10月 42x56cm


    好看的不一定是好画,好画一定好看。艺术家真正要智慧吗?我仍然找不着,仍然在模糊阶段。等到真正自发的时候,我觉得没有感性和理性的约束,只是自己分析出来的,真正分析完了以后再去看这个世界,就有自己的认知和怀疑。我经常把画画坏了,给自己找麻烦,然后我就自问有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麻烦,解决了我就提高了一点点。实验结果出来都是意外,这是经验之谈。无意当中去用材料的时候,它才会闪光,真有意用去闪光材料去画的话,绝对是败的。所以绘画就是有意和无意产生的一种错觉。为材料而材料,非常难走出来。中国人玩材料,很难玩到极致。就水彩而水彩,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是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而不是材料。

    ‍艺术的自由是自己生产自己的产物,一定要相信自己,慢慢就会有的。变化也是渐进的,包括技法,是自己在摸索当中的产生的。我特别喜欢画面里面,不管春夏秋冬,总是像雪花一样的飘过。我自己写了记录:“每当回忆起我的青春年华和过往,天空飘满了雪花。心里产生了过多的纠缠,突然被一阵疾风吹走,我还依然站在那里仰望着天空。”


《仰 》‍ 纸上作品  水彩风景 2021年 103x151cm


    吴冠中说过,只有笔墨,没有内容,就是个零。这种技法应是和你表达的图式、情绪、内心想法相一致的。所以我仍然喜欢带情绪化,永远愿意看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有时候念着念着就流泪了,就愿意埋在这个情绪当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生活就是情感,你在这个鞋底下有多少泥土,就说明你对艺术的理解情感有多深。画一张水彩画,要经过这么多的咀嚼、反思,自己读自己、自己读别人,过程中能得到一些体会。调动你的眼界、认知各方面,画作的颜色、笔墨就会自然而然地调过来,和你最尊敬的水一块儿合作。

    中国水彩在灰色地带是最美的,这种灰是高级灰,走的路很宽很长,所谓“道可道、不可道”,我们虽然没有找出那条道来,但是我们永远在道上去领会、去找道。就这样,中国水彩的发展就会有多样性。

    我今天说的就是不要给自己上枷锁,不要给自己归类,不要把自己当成水彩画家,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当成水彩画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证,我经常这样反过来复过去的问自己,有些画家活着是为了画画,有些画画是为了活着,你是哪一个?经常问自己,谢谢大家。  

 

    大海宽广包容,一高一低、一张一弛、一冷一热,造就了陈坚作品中宽广的维度,高远的视野与凝练的语言。从帕米尔与大海,在他的作品中,不只是自然景物,不只是绘画的题材,它们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艺术的坐标、生命的追求。

 

画家简介




陈坚,1959年出生,籍贯山东青岛,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多次担任重要展览评委,国内外多次参加国家级重要重大展览,作品被多家重点美术馆收藏。

展览作品欣赏


展览作品欣赏



《帕米尔的神韵 》 纸上作品  151cmx102cm 

 《秋季》 纸上作品  152cmx102cm 

《茫》 纸上作品  105cmx151cm  

《西湖傍晚》 纸上作品  86cmx133cm  

《西子湖畔的夜色》 纸上作品  116cmx135cm

               《夏夜》 纸上作品  102cmx102cm

《秋日》 纸上作品  240cmx145cm


《松林 》 纸上作品  33cmx25cm



《龙井山瑞雪》 纸上作品 105cmx151cm


《玄幻之境》 纸上作品  90cmx148cm

《玄云》  纸上作品  22cmx17cm

《紫色》纸上作品  18cmx14cm


《韵》 280cmx148cm


《激情与浪漫》 纸上作品  151cmx94cm


《有梦想的地方》 纸上作品  150cmx86cm


《有红光的夜色》 纸上作品 100cmx80cm


《晚秋 》 152cmx102cm


《秋之一 》 纸上作品 102cmx152cm


《秋之四》 纸上作品  102cmx152cm



《秋之二 》 纸上作品  102cmx152cm


《弥漫》 纸上作品  50cmx50cm


《林间》 纸上作品  102cmx152cm


《金色的上空 》 纸上作品  102cmx76cm


《幻想》 纸上作品   18cmx26cm


《故乡的海》 纸上作品   102cmx152cm



《海系列之三 》 水彩 145cm×180cm


《丛林里的光芒 》 纸上作品  151cmx102cm


《白光之二 》 纸上作品   183cmx110cm


《岸边的风景》 纸上作品   27cmx21cm


 (文字整理:厉亦平,更多内容及陈坚专访,敬请期待1484期美术报)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编丨偲琪 摄影丨徐伟杰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讲文明 树新风——2022年浙江省公益广告大赛启动征稿
“宋画里的生活”新专题开栏!
赏析 | 柳下嬉戏 桃源梦——周臣《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图》
开馆仅10余天,千年遗迹成“告白墙”?博物馆:真的很受伤!
送别 | 著名当代艺术家、独立人文思想者于振立逝世,享年73岁
【证书培训】文旅部人才中心美术、书法教学人员研修班报考简章,全国招生!(线上学习)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